水利部发布“水利标准AI大模型”,显著提升标准管理效能

水利部近期正式发布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 “水利标准 AI 大模型”,这是我国水利标准化领域首个智能化管理工具,标志着水利标准管理迈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、智能化新阶段。该模型基于中国水科院 “SkyLIM” 体系,采用 “海量知识库 + DeepSeek/Qwen 双模型 + 标准服务” 技术架构,深度融合自然语言处理、知识图谱、多模态数据融合等前沿技术,实现了从标准立项、制定到实施监督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。
图片[1]-水利部发布“水利标准AI大模型”,显著提升标准管理效能-赢政天下

核心技术与功能特点

  1. 多源数据深度整合
    模型集成了 1800 余项水利水电标准、500 余项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,涵盖 “十三五”“十四五” 水利科研成果、《水利学报》《水科学进展》等核心期刊论文,以及 28 万项专利和近 10 年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等多源语料,并通过动态更新机制保持知识体系的时效性。
  2. 专家级认知能力
    搭载领域自适应的 DeepSeek/Qwen 双模型基座,经过专业训练后具备水利专业术语解析能力,可精准理解水利标准文本的深层语义,达到行业专家级认知水平。基于先进语义算法,模型能实现跨文本智能比对,支持标准查重、查询、编制、审查、评估、预测、宣贯等多维功能,有效提升标准的协调性、时效性和先进性。
  3. 显著提升管理效能
    在实际应用中,该模型展现出卓越性能:查重比对准确率超过 96.7%,标准编制效率提高 2.5 倍,评估和审查效率提升 3 倍,标准检索准确率达 99.5% 以上,效率提高 5 倍以上。这些突破大幅缩短了标准制定周期,降低了人工审核成本,显著提升了标准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。

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

作为水利标准化管理的创新实践,该模型已在水利技术标准专题评估工作中落地应用,通过智能化手段辅助标准协调性分析、时效性评估和技术先进性研判,为水利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优化提供了科学支撑。未来,研发团队将持续扩充知识库资源,加强动态管理,进一步深化 AI 技术在水利标准智能管理中的应用,助力构建面向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技术标准体系。
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水利标准化领域智能化工具的空白,也为 “人工智能 + 水利” 行动提供了典型范例。随着 AI 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,预计将推动水利行业在标准管理、工程建设、科研创新等领域实现效率跃升,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