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赋能无障碍沟通 让每个声音都清晰可闻

“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,是上天赐予每个人的礼物,但对于部分残障人士来说,开口说话却是需要跨越重重障碍的 ‘ 奢侈品 ‘。”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全球约有 10 亿残疾人,仅我国就有超过 1700 万视障者、2300 万听障者和 7000 万读写障碍者,沟通障碍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主要瓶颈。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这一困境正在得到改善。在 2024 年 11 月启动的 “数爱无疆” 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中,华为 “开口吧,人生” 项目入选 50 个优秀数字公益案例,其研发的小艺声音修复功能,通过 AI 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,为言语障碍人士搭建起畅通的沟通桥梁。
图片[1]-AI 赋能无障碍沟通 让每个声音都清晰可闻-赢政天下

技术创新破解沟通难题

作为华为首创的无障碍功能,小艺声音修复通过精准识别用户的口语发音,实时将其转化为标准普通话进行复述,在保留使用者独特音色的同时,将语音可懂度平均提升超过 80%。无论是四级还是三级语障用户,都能借助这一功能实现更顺畅的交流,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成本。
该功能的核心亮点在于对 “个性化” 的坚持。研发团队在技术攻关中发现,保留用户的个人音色对于情感表达至关重要。经过数千小时的语料训练和算法优化,最终实现了 “修复而不失真” 的效果,让每个声音都带着独特的温度传递出去。

真实案例见证技术温度

北京的双胞胎姐妹刘琳和刘璐,从小就受限于听力障碍和言语表达问题。当她们首次通过助听器听到手机里传来带着自己音色的清晰语音时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:”这就是我们脑海中自己声音的样子!” 如今,借助小艺声音修复功能,她们终于体验到 “被听懂” 的畅快,在校园和社交中更加自信从容。
这样的改变源自研发团队的深度共情。”在与残障朋友的接触中,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平等沟通的渴望。” 项目负责人表示,功能设计始终围绕 “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” 的初衷,从需求调研到技术落地,残障用户的真实反馈贯穿整个研发过程,确保技术创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。

科技向善践行企业责任

作为 “数爱无疆” 活动的重要成果,小艺声音修复功能的推出,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突破,更是科技人文关怀的体现。华为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,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消除鸿沟,让每个个体都能平等享受科技红利。
随着 AI 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,类似的无障碍功能正在向更多场景延伸。从语音识别到实时翻译,从文字转换到情感感知,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为残障人士打开与世界连接的新窗口。正如活动主办方所言,数字公益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,更在于其背后对人的尊重与关怀。
当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,而成为传递温暖的桥梁,每个声音都将拥有被倾听的权利。小艺声音修复的故事,正是这种科技人文主义的生动注脚,让我们看到:在数字时代,无障碍沟通不是奢侈品,而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基本权利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